所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社科评论
台湾民众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 
作者:郭中军  时间:2008-03-26  浏览次数:2860

在3月22日的台湾“总统”大选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高出对手210万选票的优势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成功当选为2008年“总统”,这意味着国民党在失去执政权八年之后将重新执掌政权。牵动两岸神经的两项公投(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均因票数未过半而未获通过,这也使当前两岸的紧张局势得以缓解。

在台湾岛内,最大的政治是选举。选票决定了各个政党力量的消长、政治人物在政治舞台的去留以及整个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选票为选民所拥有,台湾各政党、政治精英出于选票考量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讨好选民,因而,可以认为,历次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台湾民意的走势。

长期以来,靠“民粹”起家的民进党在政治选举中主要诉诸于本省籍民众,精心构筑了“本省人爱台湾、外省人不爱台湾”、“本省人选本省人”这样一个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牢牢掌握“爱台湾”的阐释权,使台湾的选举主轴偏离了民生路线,试图通过操弄族群来扩充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和政治资源。依据民进党的政治逻辑,只有像民进党这样的本土政党才是最有资格“爱台湾”、有资格成为“台湾人总统”的。这样的一种选举策略和民粹动员在台湾民主转型初期还是有着很大市场的,它在台湾的政治市场上,确实也迷惑了不少人。但在今年的选举中,这种做法遭到了台湾民众的唾弃。

如果将今年的两次大选与2004年大选相比较来看,我们会发现台湾政治生态出现了转向,竞选的主轴由过去的“爱台湾”、族群议题转向了经济和民生议题。早在今年1月14日台湾“立法院”的选举中,这种转向就现出了端倪。在“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试图故伎重演,操弄族群议题,但台湾民众没有领情,第一次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让它在“议会”选举中惨败。另外,当重新审视2004年“总统”大选时离奇的枪击案时,不少台湾民众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在此次大选中,他们也用选票表达了内心的愤怒。在“立法院”113个议席的争夺中,国民党大获全胜,获得了全部议席的三分之二,而民进党只获得了27席。“议会”被国民党所控制,民进党的政治影响出现了衰减迹象。

在3月22日的“总统”大选中,民进党遇到了更大的失败。这意味着民进党不仅失去了“议会”阵地,而且也失去了“内阁”阵地。不得不承认,在这次“总统”大选中,民进党似乎接受了“议会”选举的一些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竞选策略,它将选举的主题更多地转向了民生方面。虽然如此,民进党仍然挽救不了败局。应该说,2004年,台湾选民已经给了民进党一次机会,但这次,他们决定不给了。陈水扁八年的执政业绩实在是乏陈可述,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民生痛苦指数的居高不下,再加上民进党当局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贪腐案使得台湾民众没有原谅民进党,于是,选民再一次用选票教训了这个政党。

就台湾的选民构成来看,一般认为,在政治光谱上,泛蓝和泛绿都有着相对稳定的铁杆支持群众,这些群众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此外,选民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中间选民,这些选民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在政党取向上表现得较为理性和现实。在泛蓝和泛绿两大阵营基本盘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中间选民的选票流向往往对选举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间选民把选票投向哪一阵营,哪一阵营就成为相对多数,从而就能在选举中获胜。在此次“总统”选举中,中间选民显示出了他们的力量,明确地选取了国民党,抛弃了民进党。在地缘政治意义上,一般认为,泛蓝泛绿的传统分界线是浊水溪,浊水溪以北主要是泛蓝支持者,浊水溪以南主要是泛绿阵营。但此次“总统”大选,浊水溪以南三县市出现倒戈现象,民众把票投向了国民党。这说明,即使是在泛绿选民中,民众对民进党也产生了离心倾向。

两次的选举结果都表明了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失望,他们宁可接受国民党在“议会”和“内阁”的垄断地位,也不愿让民进党继续执政。在今后的四年,台湾岛内将形成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这无论对于岛内的政党政治,还是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预测的是,国民党当局将在很大程度上调整民进党执政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比如“去中国化”),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致力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能否实现三通、能否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能否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值得我们期待。

注:本文转自上海社科院首页“社科评论”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