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社科评论
二十大报告为何将这项工作,提升到与高质量发展几乎并重的位置? 
作者:汪怿  时间:2022-11-03  浏览次数:10

|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工作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发现有5个“首次提出”、6个“再次强调”、4个“新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贯彻落实。

5个“首次提出”

一是首次将人才问题提升到一级标题、作为专门篇章进行论述,表明人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重要性前所未有,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二是首次将人才问题提到与高质量发展几乎并重的位置,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经济层面的硬实力,同样也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打造软实力,人才的发展地位更加靠前。三是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指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科技、人才需要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融合、共同发展。四是首次强调突出人才引领驱动、人才自主培养、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这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五是首次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等内容写入党章。

6个“再次强调”

一是再次强调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再次强调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党对做好人才工作的价值主张。三是再次强调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四是再次强调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要求。五是再次强调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六是强调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4个“新的变化”

(一)人才战略重要性的变化

第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表明了人才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角色。从十八大的“根本之举”、十九大的“战略资源”,到二十大的“长远发展大计”,人才在党和人民事业、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断被强化,其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第二,人才的引领性。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了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表述,不仅要引领,还要发挥牵引和驱动作用;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表明功业因有人才方能建立、事业因有人才方能发展,人才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根本,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动能、发展的能级、发展的质量,都有赖于人才的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是人才活力迸发、创新创业的结果。

第三,人才的未来性。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章节紧跟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表明除了由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构成的“硬实力”,更加要求通过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领驱动发展、打造创新优势、创造未来空间,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看到未来、看准未来、确定未来、创造未来。

第四,人才的价值属性。一方面,强调了人才工作要有明确的价值属性。在突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主张基础上,二十大又明确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来说,人才工作、人才发展就是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另一方面,强调了人才自身要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表明引导人才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至上的事业紧密融合在一起,将人才自身成长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人才在为党为国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人才工作重点的变化

第一,人才强国目标从“迈向”“加快建设”到“建成”的转变。十八大提出“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十九大则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从“迈向”“加快建设”到“建成”人才强国,目标更清晰、责任更重、标准更高。

第二,人才工作重心从“聚”到“育”的变化。与十八大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十九大突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同,二十大报告在人才问题上,更加突出“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章节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小节中,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战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人才工作战略层次的变化

总的来说,二十大报告将做好人才工作置于很高的战略层次,要求从整体、重点、关键等多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从整体而言,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各方面人才一起抓,不仅要抓“各类”人才,即重点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抓好包括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医生、教师、企业家在内的各方面人才;还要抓“各层”人才,既要关注处在“塔尖”的顶尖人才,也要关注处在“塔身”“塔基”的骨干人才、基础人才;还要抓“各种”人才,让不同专业特长、能力水平、职业岗位的人能够人尽其才、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厚植人才发展基础、夯实人才整体优势。

第二,从重点而言,二十大报告明确“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目的在于依托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心城市、战略支点的雁阵格局,通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培育赢得全球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为建设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

第三,从关键而言,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命题。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此,不仅要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也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他们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培养造就属于战略领域、掌握战略资源、位居战略层次、具有战略影响的更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才会变得更加强劲、更加具有核心动力。

(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变化

从十九大“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的“五才”,到二十大“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四心四才”,在内容上,保留了“爱才”“用才”,增加了“育才”,变“聚才”为“引才”;在位置上,“爱才”更突出,要建设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组织领导体制,要有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机制,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