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重要职权。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提案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提案中,不乏有一些很“雷人”的提案,对此,不少网友也冷嘲热讽,甚至对相关代表和委员的“代表性”提出质疑。笔者认为,对于“雷人”提案,应该给予包容。
首先,总体而言,今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提案质量较高,而且这几年的提案质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成长。应该看到,不少代表和委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调研、视察等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提案。这些提案质量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内容不仅涵盖了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比如扩大就业、惠农政策、企业扶持、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而且还涉及到了行政体制改革层面(比如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提案等)。通过这些质量较高的提案,我们切实感受到代表和委员们在参政议政能力上的提高。虽然在两会提案中,一些提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只是反映鸡毛蒜皮或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更有一些提案让人莫明其妙,用网民的话说,很“雷人”。不过,瑕不掩瑜,两会提案总体质量是好的,“雷人”提案只是少数。
其次,民主有一个见习的过程。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每年的两会是展现中国式民主的大舞台,具有“代议”功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集中讨论、决定国家大事。众所周知,参政议政需要一定的政治技能和政治智识,代议制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精英民主”。普通公民虽然天生是“政治动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政治技能和政治智识,这决定了民主必然有一个见习的过程。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其所在单位、行业或领域可能是一位“精英”,但真正要担当“议员”身份、发挥“代议”功能,他们的技能显然还不够,尤其是那些刚刚当选、缺少相应训练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更是如此。对议题的把握和对问题的敏感性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和领会。两会提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掌握民主技能的一种形式,一些代表或委员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一些洋相,这是正常的。随着熟悉业务和相应的角色培训,他们将逐步适应民主政治,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也能提出更好的议案。因此,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普通公民在学习和掌握相应政治技能、政治智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丑,这时需要多一些包容和体谅,少一些责骂和抱怨。
再次,民主政治本身是兼容并包的。邓小平曾强调,中国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最怕的是鸦雀无声。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经济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分殊化,从而产生了差异性利益诉求。民主政治是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机制,两会提案的多样化集中体现了代表或委员所代表的各阶层、各群体的差异性利益诉求,反映了人民内部多样化的具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雷人”提案也是多元诉求的一种。既然宽容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品质,健康的民主生活需要听到方方面面的声音,既然提案的多样化是民主政治的常态,那么,对于“雷人”提案,我们更应该抱宽容之心,而不应求全责备,更不能冷嘲热讽。毕竟,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敢于提案不仅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更体现了代表或委员的履职责任,虽然有些提案不成熟或存在瑕疵,但敢于提案这种做法仍然值得肯定。再则,提案能否立项或通过最后都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这一道关。
转自东方网社科评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