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努力开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总揽全局、民主开放、公开透明、充满活力、纪律严明、基层稳固的党建新格局。这一新格局包涵一条主线、两大面向和五大重点、七个着力点。
一条主线即党的建设要以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两大面向即“向内”和“向外”,“向内”的面向主要是指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的要素建设,如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基层建设;“向外”的面向主要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建设国家与服务国家、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融入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建设。五大重点即报告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一条主线、两大面向、五个重点,最终落实于上海党建的七个着力点: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二是以提升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为重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三是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四是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五是以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六是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为重点加强基层党建;七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这七大着力点中,最能体现上海党建工作的特色性、突破性、前沿性的,当属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重点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以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人才资源建设。
执政能力首先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对上海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是发展的战略取向与科学定位,也是党面临的全新执政环境与执政空间。新的伟大征程开启,要求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党员干部素质结构的全面优化。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在建设大都市的过程中有效提升科学研判和合理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率先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以现代化方式执政的能力和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依据领导大都市建设的内在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有规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全面、系统、深入、及时地推进党员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
海纳百川是上海城市精神的特质,构筑开放的创新型人才体系是上海转型的关键。党管人才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必须从构建党执政的人才资源和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的战略高度,将党的建设与人才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贯通起来,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党领导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之中。报告提出“更宽广的胸怀”,要求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创新;“更好的环境”要求进行育才、引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创新。二者结合,共同为上海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依托。
党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政党自身,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实现本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一个更加成熟,更具改革创新精神、凝聚能力和发展活力的执政党。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解放日报》 (2012年06月03日 第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