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
加快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作者:汪怿  时间:2019-04-01  浏览次数:65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从历史来看,欧洲特别是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工业化,在历史社会学家杰克·戈德斯通看来,正是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新机器和新工艺研发中从而带来了生产率和产量的爆炸性增长的工程师,和与工程师们一道共同合作、一道应用新机器,不断提高生产、运输、计时和能源利用水平的企业家走到一起,双方自由从事革新以后,新的产业和生产工艺才得以兴起并造就了现代经济增长,实现了向工业社会的飞跃,进而引领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也指出,美国之所以具有世界第一位的人才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建国以来不断创造并形成的人才制度优势。具体包括育才优势、引才优势、移才优势、用才优势、励才优势五项,即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成就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杰出人才;眼光远大的留学制度与学者交流制度得以收揽各国人才,为美国服务;胸怀宽阔的移民制度逐渐从“移民”演变为“移才”;政府重视科技人才发挥作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生产力;立法保护人才的专利制度,能够为天才之火加注利益之油,燃成熊熊烈火。

今天,国家实力的展现,已经不限于有多少钢铁、煤矿、汽车、飞机、船舰及大量制造的能力,人才以及释放其内在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新业态的本领,才是一个国家展现经济实力、维护总体安全的根本所在。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引领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内容,人才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谁能培养造就、吸引集聚更多掌握先进知识技术、具有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谁能打造和激发人才组合效应,谁能充分人才与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的组合,发挥人才“点石成金”的作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够突破现有发展模式、提供未来发展动力的潜在的资源,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个意义,美国学者詹姆斯·坎顿指出,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将为人才越来越少而陷入苦战。

人才实力的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最主要的战场。各国都在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与全球的人才竞争,用最合适的策略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发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5年发布了三个《美国创新战略》,突出了“人才、科研、基础设施是美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石”,提出要实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提升计划,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帮助更多人成为创新者,发挥创造力。特朗普上台后,尽管没有直接提出“人才发展战略”,但其于2017年提出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直接将经济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突出了人才以及才智的发挥在美国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把吸引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作为发展美国工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外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战略前提,明确将数据科学、加密、自动化、基因编辑、新材料、纳米技术、先进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人才发展的优先领域,持续吸引创新和发明人才、睿智和果敢人才,加强政学产等部门科技人才全方位合作,加大吸引、留住发明家、创新者等优秀人才,加大技术人才的招募力度,改善科技、教育、工程、数学教育,加大投资早期研发等,列为人才优先发展事项。这些战略举措的背后,只有一个道理:在决定未来发展的全球人才比拼中赢得主动、避免落跑。

抓紧培育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当前,人才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才竞争具有新特点、人才工作面临新使命。赢得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赢得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超前的思维、关键的措施,加快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超前的战略意识、坚定的改革意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人才的战略性、基础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走中国特色人才发展道路,形成中国特色人才战略体系、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必须运用世界眼光,从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角度,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立足更高站位、放眼长远历史,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角度,突出人才的前瞻性、引领性,谋划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2035年、2050年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人才事业发展蓝图,最大限度地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必须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突出人才工作的创新性、开拓性,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创新来强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能级,强化人才实力的强有力的内核。人才的实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不限于一时一地的人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有效把握发展趋势,抓住科技变革、产业发展的机遇,抢先实现创新突破,完全有可能以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实现“换道超车”,改变人才实力、竞争力的既有结构,以新锐的力量开辟、引领、集聚新的领域,实现人才实力、能力的跃迁。第一,要强化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意志,不被外部左右,不被别人蛊惑,不被自己迷惑,不被风险吓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轻言放弃,在战略前沿、核心领域、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突破,特别是对认清的方向、趋势、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等决定战略、决定未来的优势领域、前沿领域,要抢占先机。第二,要增强创新的本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学科建设,加大对创新投入、完善创新基础,超前谋划和抓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科学设施和装置建设,加快推进政产学研金全方位合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人才友好发展环境,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集聚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让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项目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关键力量。第三,要建立加强创新体制机制,要聚焦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建立新创新发展体制,健全战略明确、系统协同、军民融合、各司其职、运作高效、效果明显、持续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的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市场主体的核心作用,推动形成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与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专业服务者、技能人才以及政府管理者等在内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集群,打造人才要素与资本、技术、信息等其他要素紧密结合的最佳组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把开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创新强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能级,丰富人才实力的内涵、增强人才发展的韧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第一,要求树立开放的观念,突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置身于全球视野中,用宽广的国际视野、超前的战略眼光,找准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有效把握开放的战略机遇,超前谋划、优先布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主动的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发现人才,有效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第二,要建立开放的网络,进一步加大全球布局和联系程度,加快集聚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具有一流水平的首席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世界级科技大师、风险投资企业家,不断强化与顶尖机构的国际合作交流,让更多居于重要学术网络、技术网络核心位置的外籍顶尖人才及其团队等引入到中国来,要把握“互联网+”特征,面向全球征集创新思想和项目,让更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人才、智慧向中国集聚。第三,要建立开放的平台,要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联合创办国际大学、实验室、跨国合作协会组织等,对在境外新设立研发、销售分支机构,吸引全球人才搭建平台。要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前沿公司,推动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利用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保税研发。要加大对一流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掌握新技术、锐技术、突破技术的企业来华发展,开拓中国市场。第四,必须建立开放的政策,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强化制度创新,加快全方位、深层次人才制度创新变革,进一步推进国际人才自由流动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的创新探索,进一步提升配置全球人才资源的能力,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贡献。

提升人才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把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放权松绑”为核心,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以改革释放人才的活力。第一,要建立面向全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要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着眼于“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要求,建立围绕人才成长发展的政府、市场、社会等三者之间合理关系,形成一个服务于人才成长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支持人才发展的治理能力。第二,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流程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障碍,着力解决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人才管理制度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等问题,重点围绕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创新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才红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持续不断地创造发展的奇迹、涌现英雄的人物、演绎动人的故事。

(上海市2018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战略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与路径研究》[18692100400]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2019年第2期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