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在抗击疫情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在这股数字浪潮中,什么样的人才更被需要?城市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6月23日,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上,来自产、学、研、企、投等多个领域的“大咖”,就此进行了思想的分享和激烈的交锋。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人才的定义在改变
过去这些年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介绍,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60%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等,中国的平均数字是34.8%。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56%以上,在某种意义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么大规模的数字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尤其是最近疫情的发展更快速推动了数字化转型,同时更加召唤数字人才。”
郭继军认为,数字经济跟过去的信息化经济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举了一个小例子,目前大家熟悉的健康码,呈现在手机中的也许只是单一的页面,但背后藏着海量的数据。对数字有感知能力的人才,正是考虑到疫情期间的使用需求,综合利用云端数据,厘清数据逻辑,才推动政府治理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顺利运行。“数字经济化时代,要求人才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将管理、业务和技术统合在一起,而不单单是管理做宽或技术做深。”
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简单完成的,除了打造“产、学、研”的教育体系,更离不开人才在实践应用中慢慢成长。“当数字化业务壮大为产业,产业需要大量人才,人才又回头推动数字化业务形成完整闭环时,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走上快车道。”郭继军说。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经济转型改变了对人才的定义,既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又要熟悉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能够“跨界”而行。
数字化的背后是创新驱动,是对创新能力的呼唤。“未来的教育人应更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技术研发一定要从人性需求的本身出发,深刻洞察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大的研发技术团队中,团队领袖往往不是技术人员,而是了解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人才。追求卓越,就要对人类的需求多一点敏感、愿意增加一点服务。”
抢人大战,城市需抓“未来人才”
抓未来必须抓人才。在不断升级的抢人大战中,长三角城市如何赢得先机?
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认为,南京是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重要的交汇点。在做亮点的同时,也要注重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才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要做未来,第二是要做开放,第三是要做服务。
做未来即定位未来的市场,明确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集聚未来的人才,不仅仅要关注“高大上”,也要关注“小清新”,关注到年轻人和新兴业态,吸引到未来的人才。做开放即开放的环境,汪怿用三个指数来形容——“太太指数”“先生指数”和“奶酪指数”,从生活配套、干事创业环境和民生福利各个角度,对未来南京提出新的要求。做服务强调南京作为节点城市,要能为周边或是区域协调带来积极的影响和能量,打造科技合作的“朋友圈”,做好城市群建设,从而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之中。
姚凯提出,人才争夺不拘于一个城市,南京要把城市放在长三角区域中来布局产业,进而做到产才融合。大数据时代,人才集聚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可以应用虚拟手段来吸引人才、开展合作。“我们有时候喜欢看户口有没有进来,这是非常落后的观念,真的经济一体化之后,坐着高铁,即便住所和工作的地方跨省,也许半个小时就到了。”
创业者要保持更多耐性和坚韧力
在疫情全球暴发、世界经济危机共生的情况下,新基建的数字化和多学科的渗透,对于创业者们提出新的要求。
“创业者要保持更多的耐性,要有更强的坚韧力。”这是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对创业者们的建议。新的时代,创业不仅需要技术相对领先,还要对行业有特定的理解和经验积累。“今年的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非常大,这就要求创业者们有韧性,需要保持一个很顽强的撒一层土夯实、再撒一层土再夯实的精神。”
“投人的本质是投企业家精神。”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总结出投人的“科技十问”:创始人学习背景和工作经历是否具有技术DNA、研发占比和技术能力如何、企业上下游的朋友圈是不是国际巨头或业内顶尖等。“要时刻保持‘企业家精神’,保持燃烧的状态,胸怀抱负和担当,面对各种纷繁复杂未来的问题要敢于承担风险,同时还要有不达不休的执行力,这样才可以坚持走下去。”
记者 郁芬 见习记者 蒋明睿 实习记者 王慧云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0-6-24
原标题: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上多路“大咖”纵论——数字经济时代,何种人才更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