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动力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中补齐短板。
一要强化顶层设计。
例如,推进“一个清单+一套标准+一套评价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一个清单”即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一套标准”即基本公共服务重点标准,“一套评价指标”即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度评价指标体系。
又如,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投入。一方面,要做好审批的减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做好服务的加法,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建设资金补助、运营补贴、规划保障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二要优化动力机制。
先来看政治推力。长三角一体化具备多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的政治优势。长三角各省市应从各自定位出发,将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转化为各地突破发展瓶颈的政策机遇。
比如,上海可从缓解其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扩充空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江苏和浙江可从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安徽可从承接苏浙沪资金、项目和人才等资源角度,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满足区域内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再来看市场推力。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均衡的地区之一,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相当,区域一体化的市场基础好。同时,长三角也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有意向参与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来,并形成市场推力。
接下来看技术推力。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已成为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力。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居民的个性化诉求,再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以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缩小三省一市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和供给机制上的区域差异。
同时,相关技术公司可运用智能终端、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型技术手段,深入挖掘跨空间的公共服务供给潜力,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便民优势,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便捷化、智慧化。
三要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可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跨域机构整合并升级成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职能定位为统筹长三角协同治理、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主要工作是负责同中央各部委沟通、同三省一市领导沟通、对三省一市相关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
健全完善运作机制。建议每年定期召开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联席会议,围绕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规划、专项规划、服务标准、考核标准等专门协商,协商成果由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和落实。
试行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议以法定机构的方式成立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局,具体可参考深圳前海管理局的经验,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运作,并赋予其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制定权和执行权,对内运作上采用更为灵活的干部和人才工作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
探索基金投资机制。建议采用“政府+基金”的模式,成立长三角多边合作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基金,三省一市按照比例联合出资组成投资基金的原始资本。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基金用于涉及三省一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平台、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支持,为重大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支持。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内容包括服务对象信息、服务供给信息、服务标准信息等,以打破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的“数据孤岛”。
实施需方补贴机制。建议改变已有的以补贴机构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代之以现金补贴或凭券享用。公众可凭现金或凭券自由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构则凭券向政府申领补贴,以此来适当激发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竞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绩效。
来源:上观新闻,202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