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家视点】
“十四五”时期,面对“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要任务,集聚培养能够引领未来、抢占先机、自主创新、影响全球的人才,成为关涉广泛的重要命题。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应注重以下要素:
能引领未来。应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经济的关键环节,大力集聚创造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的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创造新市场、新业态、新岗位的创业人才,带来新理念、新时尚、新生态的创意人才,把握未来趋势、推动治理创新的治理人才,引领创新潮流、推动创新策源、赢得未来竞争。
善抢占先机。应把握科技发展动向和产业变革趋势,着力集聚培养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人才以及基础研究领域重要人才,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战略人才创新本领。
富于创新资源。应把握全球要素流动与集聚发展趋势,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加快市场准入、职业资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更大力度地引进掌握全球资本、全球信息、全球人才资源、国际社会网络的人才,推动人才与资本、技术、信息高度融合,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
有效影响全球。应把握全球人才流动的“头羊效应”,加大对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尖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探索建立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合作机制,牵动全球人才流动方向,改变全球人才集聚格局,为全球创新网络与全球人才网络打造新枢纽、新节点。
当前,我国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压力和条件约束不断变化,“十四五”时期应突出人才的战略价值,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更加自主。要着眼能力,建立健全自主创新顶层设计,着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关键领域及关键类型人才培养。要聚焦潜力,尽快谋划实施对未来关键产业领域人才的吸引、培育与储备,切实拓宽人才发展成长、价值实现的未来空间。要激发活力,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体制变革、人才制度创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改革探索,强化市场配置,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更加开放。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加大人才开放力度,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力求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达到新水平。搭建更多的国际性创新平台,团结引领有志于创新的海内外人才携手前行,共享发展机遇、共迎未来挑战。
更加融合。要着眼于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等不同领域人才相互融合,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转化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一线研发人员的探路者、先行者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家、创业者发现潮流、捕捉商机、创新创业的独到作用;有效促进投资者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协同各类专业服务人员,为创新创业人才发挥辅助作用。要着眼于人才规律和创新发展要求,推动人才、项目、团队有效融合。要把握全球竞争的特点,推动人才、产业、城市紧密融合,突出需求导向、推动产城一体,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率先打造一批产才城融合增长极、聚集带、发展圈。
更加完善。要适应全球创新和人才发展趋势,创造有利于人才及其团队迸发活力的制度,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用具有显著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提升人才治理效能,让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更快、发展更好、收获更多。
更加优越。要着眼于人才对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层面的多样化需求,以人才友好型环境为核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重大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布局,培育一批世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推动跨国公司总部建设,建立标志性人才发展平台,构建新一代科技园区,塑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幸福、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人才发展生态。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1日 16版)
(作者:汪怿,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