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社科评论
不唯“流量”、要聚“能量”,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怎样的文艺人才? 
作者:骆明婷  时间:2021-10-18  浏览次数:73

一个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文艺人才?

上海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一个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文艺人才?在加快打造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的进程中,如何培养一支有精神、有品位、有能量、有未来的优秀的文艺人才队伍,扭转当前文娱领域盲目追求“流量”的风气,充分发挥他们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中的作用,给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正能量”,这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是培育“有精神”的文艺人才。这种精神来自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来自对世界优秀文艺成果的借鉴,来自“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传世作品的信念。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文艺人才始终将创作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将作品视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拒绝被资本裹挟,抵制庸俗媚俗,承担起引领健康社会风尚的责任。

二是培育“有品位”的文艺人才。文化艺术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创作水平,也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文艺工作者比拼的不应是“流量”多、博眼球,不应是走捷径、求速成,不应把单纯的感官体验当作高尚的精神追求,而应尊重艺术、追求艺术,把崇高的价值理念和高雅的品位融入艺术创作中,出新品、出精品、出传世品。

三是培育“有能量”的文艺人才。文化艺术是蕴涵在城市中的内在价值,也是向外展示的窗口,不仅能引领城市的风尚,也代表着城市深切的人文关怀。优秀的文艺人才,他们的作品能为人民大众精神成长提供丰厚的滋养,也能为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牢固的精神内核,这是其能量的体现。

四是培育“有未来”的文艺人才。当今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多元化渠道的拓展,文艺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在影视剧、音乐、戏剧等传统文艺形式的基础上,综艺、真人秀、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创作形式不断涌现,文艺工作者与受众的距离也在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不断拉近。要在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准则、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激发新灵感,才能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市场和未来考验的作品。

对于文艺人才而言,城市是创作源泉,能提供展示的舞台,也能搭建交流的平台;而对于城市来说,优秀的文艺人才是城市的名片,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是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吸引优秀的文艺人才,把这支队伍集聚起来,培育好、带领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是城市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主题。

首先,把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作为基本导向。“德”指的是有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创作观,“艺”指的是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以此设定规范的“德”“艺”评价标准,合理分配行业资源,将“流量”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德才兼备的文艺人才成为真正的“流量”明星。尤其是要挖掘和培养文艺领域领军人才,为他们提供创作资源和专业化服务,使人才能出得来、做得好、留得住,在文艺领域产生引领示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要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清朗健康的环境,为文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所有能传世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千锤百炼而产生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资本涌入文艺产业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了。资本求新求快、谋取利益,只要能博眼球、赚“流量”,资本就能通过大规模投入来攫取超额利润。如果缺乏约束机制,则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一些文艺作品粗制滥造、庸俗低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限制资本在文艺领域的无序扩张,形成公平的市场秩序,维护文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要继续发展影视产业、激发演艺市场活力,依托数字新经济,开发新的文娱综艺形式,为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第三,要打造上海文艺人才品牌,形成能量输出机制。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使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交相辉映中激发创造活力。如果能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逐步打造既有历史底蕴又具时代精神、既有竞争力又具吸引力的文艺人才队伍,在国内外文艺舞台上讲好上海故事,就能形成稳定的能量输出机制,激活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