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上海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我所主办的“治理新论” 
作者:政治学所  时间:2021-11-20  浏览次数:324

11月1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和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静安区宝山路街道承办的“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举行。上观新闻、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对此进行了报道。


上观新闻:如何让社区有效地“自转”起来?这个社区从组织美食烘焙做起……

“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协商议事的水平?我去过一个老旧小区,议事基础比较薄弱,文明养宠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怎么办?这个社区另辟蹊径,从美食烘焙开始做起,花一年时间把一群家庭主妇团结起来了。在搞烘焙的过程中,大家开始讨论议事,食材怎么买?买了怎么做?不熟悉的人熟悉起来了,不好商量的事也变得好商量了。在这个基础上再解决文明养宠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11月12日下午,在静安区宝山路街道举办的“治理新论”首期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冯猛分享的故事引来现场掌声连连。在这场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为主题的论坛上,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汇聚一堂,围绕上海基层治理的亮点堵点、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社区营造等焦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冯猛看来,上海的城市基层治理是很有特点的。“第一,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比较全面,这一点在疫情等风险时期体现得尤其明显;第二,上海在不同治理场景之间的转换很快、很顺畅,前不久迪士尼的疫情应急处置,就是由常规模式转向风险应对的典型案例,这使得整个社会承受的治理成本大大降低;第三,上海基层在治理工具方面创新力很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拥有丰富的工具库储备。”

治理工具库的丰富储备,离不开基层的创新探索与火热实践。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俞宙冬介绍,“先联法”是街道在12345热线处置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所有情况较复杂的综合性工单,都由工作人员先期与市民进行联系、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精准化解决措施。同时,街道城运中心致力于根据辖区特点“量身定制”智能场景,形成智能发现、自动派单、管理闭环、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

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蓓华介绍,静安区在全市首推居民区标准化建设,在硬件方面,从居委会信箱、台面、布告栏内容到办公区域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软件方面,则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工作制度、工作指南等。如今,这项工作已经在上海全市层面进行推广。

居民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通流程、提升效率,更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程度。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吴同说:“这些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上海的基层工作者越来越朝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理念、方法和技术越来越专业。反过来,这又能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愿意待下去。”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要求。对标上述六项能力,上海基层治理还有哪些难点、堵点?

“上海的基层治理整体没有明显的短板,但在应急管理和智慧治理方面还可进一步提升。”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认为,目前基层单位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资源和渠道仍比较有限,而在智慧化治理方面,打通各层级之间的数据壁垒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论坛现场,“居民自治”“社区营造”是被反复提及的两个词。理论研究者和一线社区工作者一致认为,良性的基层治理最终应该落到居民自治。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力量,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引导他们自主解决社区公共议题,形成社会治理的向心力。

“去发现老百姓当中有能力、有热情、有意愿的人,把老百姓的热情和活力调动起来,营造好的居民区,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让社区能够有效地‘自转’起来,我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陶希东表示。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主办,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办事处承办。

新闻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24479


人民网:“治理新论”——找寻基层治理金点子,这场研讨会深度解码“上海实践”

人民网上海11月15日电 (葛俊俊)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1月12日,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静安区宝山路街道承办的“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举行。这期论坛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从学者视角,深度解读了当下基层治理体系在运作中的困境、实现有效治理的成功密码、以及未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突破方向。

聚焦“六个能力”关键词,群策群力

“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举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意见的亮点在于提到了应急管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认为,此次疫情后,基层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何谈韧性与高品质生活。此外,数字化转型是趋势。他指出,如何提升基层领导能力,调动老百姓活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冯猛认为,上海“六个能力” 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优势就是,在不同治理场景之间的转换非常顺畅,包括此次迪士尼配合疫情排查事件,处理的非常及时;应对风险转回常规生活的能力也非常突出,这一点就让整个社会承受的治理成本相对低很多;此外,上海的基层不断的创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很多治理的工具或者治理的方式方法。”

静安区是上海最早提出居委会标准建设的城区。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蓓华表示,在为基层“减负增效”方面, 静安区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赋能基层,减轻重复劳动、减少弯路,让“新生队伍”快速转化为生力军及骨干。同时,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范围,做深内涵,打好组合拳,帮助居民区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更快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近年来,宝山路街道围绕防范和化解风险矛盾的“硬实力”和引领创造美好生活的“软实力”两方面开展工作。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俞宙冬指出,包括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网格党建这“三张网”建设,以及通过“红色宝山”实现精神引领,打造党群生活服务圈。她说:“我希望我们的美好生活能够让我们居民从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吴同认为,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发力的地方在于,怎么把基层的基础给动员起来。一方面对于解决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作用;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把社区自治交给居民,让居民或者社会组织更多参与进来。

研讨会现场

围绕社区治理难点堵点,开展头脑风暴

“我们面临着很多治理的难题或者是困境,需要去寻找一些答案。”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建文在论坛伊始就曾提出,街道新旧二元结构、老旧城区的精细化治理等难点、堵点问题。宝山路街道6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晓锋则从安全问题和议事工作能力出发,提出了困扰基层的难题,即电瓶车充电问题和老旧公房加装电梯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城市治理的基本成效,也事关国家整体的安全稳定。现场学者们结合自身实际展开了头脑风暴。

陶希东认为,一方面法治要严格落实,另一方面依靠技术手段,同时配套跟进。吴同建议,在社区有限的空间中想办法,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挖掘空间,引入智能设施。冯猛则建议,形成“熟人”社区,曲径通幽,培养居民骨干与居民志愿者。

“只要你有土壤,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紧急状况,它都会形成比较良性的社区,在日常机动工作过程中,保持的警惕性和能动性。”黄蓓华建议,社区领导队伍多给社区土壤培培土,保持自我的节奏,与群众紧密联系,倾听群众的声音。

立足于上海实现2035中长期基层治理目标,上海未来的基层治理会有哪些亮点,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陶希东说,社区治理好不不好,关键在书记。书记应该把自己真正当成基层的、为民做事的公务员。冯猛认为,面对多种类型社区并存的挑战,应从战略上提出分类治理的概念,从而实现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俞宙冬从社区工作者角度出发,期待2035年,社区治理可以实现有感温度和无感治理。黄蓓华则希望,未来的社区是健康的社区,基层工作者都能够做平衡的高手,把社区打造得更健康、更有序、更生态。

恰逢其时!从“新”出发

“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成功举行

“我们这次论坛的召开适逢其时!”2021年11月11日,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责任编辑王玉表示,此次举办“治理新政”论坛,既与《党政论坛》的办刊宗旨一脉相承,又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早在今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共同商议,提出了围绕基层治理在《党政论坛》开设“治理新论”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论坛的设想,仅仅几个月,“金点子”落地。论坛主要召集人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泽林表示,“治理新论”系列活动以“新”字为出发点,目标是将理论的研究者与务实的工作者汇聚一堂,畅谈新思路,分享新方法、凝聚新共识、传播新知识。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加入到论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执行编辑周巍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干货满满、精彩纷呈,不仅上接理论天线,还下接实践地气,同时兼顾“热度”“温度”“效度”,将“冷冰冰”的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据悉,接下来,系列研讨还将举办更多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为上海未来基层治理提供经验与“样板”。

新闻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2021/1115/c134768-35005457.html


澎湃新闻:智库动态|上海的城市基层治理真有工具库吗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上海的工作实际与中央的要求有何差距?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提升基层治理这六个能力有什么着眼点,或工作抓手?立足于上海实现2035中长期基层治理目标,上海未来的基层治理会有哪些亮点,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什么挑战?

11月12日,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治理新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实践》研讨会在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召开。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与基层一线工作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上海的基层城市治理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表示,上海的基层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每次回到自己的老家,都有鲜明的对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里面有不少内容,是吸取了上海一些较好的经验。在陶希东看来,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中,尤其重要的是应急管理能力。经历疫情,大家开始意识到基层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但现实是,当辖区内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基层往往没有多少权力可以调动资源,需要等待上级的决策拍板。如何培养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应对危机时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这是下一步上海的基层治理里面要重点加强的。此外,在智慧治理这一块,基层街道包括居委会,经常没有办法共享上级部门享有的各类数据。市级层面的各类数据,如何能够更好地被基层共享,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杠杆翘起议事协商能力提升的千斤担

上海师范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冯猛对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做了总结。首先,上海几个方面的治理能力比较全面。如果有一个地方不全面的话,公共事件就会在这一方面被暴露,进而放大相关危害。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上海在不同治理场景之间的转换特别顺畅。迪士尼核酸检测与烟花秀两不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疫情暴发时,上海能迅速从常规状态转向风险应对状态。基层治理从应对风险转回到常规的生产生活,也很迅速。再次是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够不断地创新,为解决各类问题提供了很多治理工具。比如城运中心,还有前面提到的约请制度,在基层治理方面,上海有一个工具库的储备,等遇到一些急难愁怕,或者更复杂的事情,把这些治理工具,从工具库中提取出来,做成组合又可以应对新的问题。

冯猛最后介绍了一个上海基层社区提升议事协商能力的例子。现在很多社区为加装电梯之类的事情出现很多矛盾,临时要组织业主委员会讨论决定,但是过去都是走形式,没有形成协商议事的能力,一下子要居民组织起来解决加装电梯的事情,确实很棘手。冯猛之前调研过的一个老旧小区,先前业主之间也不怎么交流,讨论议事的基础比较弱。该小区当时想解决文明养宠问题,但有业主说:“我们家养的狗为什么要你管”。居委会推行了一年,结果失败了。后来居委会组织他们做烘焙,做美食糕点,这个是人见人爱的。居委会把业主特别是家庭主妇团结起来,一下子四五十个主妇。一年的时间,大家熟悉起来。在烘焙的过程中,大家开始讨论议事,食材怎么买,买了怎么做,做了以后怎样回报社区。原来不熟的人渐渐熟悉起来。这之后再推文明养宠,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过去不好商量的事情,现在都好商量了。现在很多小区遇到电瓶车充电困难,加装电梯困难,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类似的尝试?曲线救国、曲径通幽,通过一些别的活动,慢慢地把居民骨干培养出来,再把居民群体里的志愿者培养出来,再去处理棘手的问题,就好办了。 

制度创新是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的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吴同表示,近年来上海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上海的基层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向年轻化、专业化转变,这背后是上海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了很多保证,不少基层工作者可以享受事业编制或是事业单位的待遇,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海的社区基层治理,比较像新加坡模式,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的很多基层公务员都是到新加坡进行培训。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蓓华表示,制度创新是上海社会治理的亮点,近年来,静安区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居委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此为基层赋能。在实际工作中,要给基层真正地赋能才会帮助基层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和重复的劳动,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式让一支新的队伍马上变成生力军和骨干。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俞宙冬介绍,在宝山路街道,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网格化党建“三张网”的建设对于提升防范化解重要矛盾风险的“硬实力”大有裨益。今后,街道还会继续通过“红色宝山”打造党群生活服务圈,不断提升引领创造美好生活的“软实力”。

新闻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21163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