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社科评论
拓宽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汪怿  时间:2022-01-19  浏览次数: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人才对外开放是双向的,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要采取多种方式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使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储备更多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尤其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复杂的发展变化时期,面对全球范围内人才战略价值更加凸显、人才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人才流动形态更加多样、人才竞争对抗更加激烈的新趋势,面对人才发展、人才吸引与集聚、人才竞争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而系统的新变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人才历史使命、人才发展阶段、人才价值、人才根本任务、人才战略目标、人才工作着力点、人才工作空间范畴出现重大变革的新特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海外人才智力吸引集聚、培养发展的范围和渠道,更好地聚集天下英才,更好地让致力于创新、关注于创新的海内外人才同频共振,共同携手前行,共享发展机遇,共享改革成果,共对未来挑战。

首先,拓展海外人才的类型。要把赢得未来、争取主动、具有优势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作为聚焦的重点和关键。一是赢得战略竞争的战略人才,抓紧集聚创造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的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能够创造新市场、新业态、新岗位的创业人才,带来新理念、新时尚、新生态的创意人才等,引领创新潮流,推动科技创新策源,赢得未来战略竞争;二是属于战略领域的人才,着力吸引集聚、培养造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三是掌握战略资源的人才,加大掌握全球资本、全球信息、全球人才资源、国际社会网络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和集聚,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四是处在战略层次的人才,聚焦跨国公司(集团)首席执行官(CEO)、高层次经营管理层,聚焦国内外头部企业、机构战略决策管理团队,与国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团体负责人;五是具有战略影响的人才,加大国内外业界精英、明星科学家、文化大师等吸引集聚力度,探索建立本地人才与具有战略影响力人才合作机制,影响、带动相关人才。要明确海外人才的地域来源、城市来源、创新来源、机构来源,把全球人才竞争力、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国家、地区、城市,把全球科学城市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创新策源地,作为重要的人才来源,全面把握不同领域人才在国际知名企业、学术机构、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情况,依据不同群体流动的内在机制,靶向引才。

其次,拓展海外人才的渠道。第一,要把拓展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策源地作为引才的核心渠道。要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强化与相关机构技术转移办公室、国际技术转移促进和服务机构基于市场机制的合作,加强与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建设全球技术转移枢纽。第二,要把拓展跨国公司、创新企业、重点产业作为引才的重要渠道。实施更加有利的政策措施,积极利用企业等机构的海外资源协助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智力,开拓国际化发展渠道。持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引导企业与国(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探索中外协同创新,研发合作新路径。支持领军企业在技术源头所在地设立海外“人才飞地”“能力中心”,积极建立开放实验室平台,采取“人才+项目+基地”运行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储备和培养科技与产业人才。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发掘可实现的、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成果,以及具有引领作用的海外人才智力资源。支持企业发起成立国际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推动成立企业海外人才引进联盟,推荐和引导企业参加国际技术合作及其他中外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相关机构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考察、人才寻访,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以及以集群方式组织企业联合引进海外人才。第三,拓展中介机构渠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走出去能力,提高国际竞争的本领,在创新发展前沿地带、先进区域开拓专业性、国际化、市场化的业务,提升获取、整合人员的本领。拓展使用众包、虚拟方式、零工经济(Gig economy)、灵活用工等非传统人才流动模式。设立海外人才寻访基金,依托相关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寻访人才。加快建设国际化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引才聚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机构作用,加大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器和空间,特别要通过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机制,汇聚发现最新的项目,吸引创业学者、企业科技创新者以及连续创业者。积极推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吸引国际组织及其技术机构入驻。第四,充分用好政府渠道。加强与我国驻外机构、华商社团、外国商会/协会以及国际科技园区的合作。推动建立国际化平台,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依托政府间创新创业多边及双边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论坛等重要载体,推动创新创业领域民间务实合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提升发展行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创建一批全球精准合作示范平台,打造一批精准合作重点园区和基地,新设一批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国际化研发机构。

再次,要优化海外人才发展策略。要厚植中国独特的机会优势、市场优势、环境优势等,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未来、中国的优势,吸引和集聚全球人才。要进一步丰富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创新集群、“引擎”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人才引进的“硬”资源,同时丰富一流高校和专业顶尖型科学家论坛、CTO论坛、全球青年创业者论坛、博士后论坛,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人才引进“软”资源,建立多重人才发展社群和网络,打造全球创新和人才网络节点,吸引全球人才近悦远来。同时,要深入探索人才发展领域制度性开放体系,建构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推进人才发展的价值体系、文化模式、国家形象、城市品牌、传播体系,建立健全全球人才配置体系,建设全球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全球人才资源配置能力、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完善全球人才愿意来、乐于来的基础,让更多全球人才因中国而聚、因中国而兴,让中国成为配置全球人才、发展全球人才的重要枢纽和重要平台。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本文为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研究”[20ZDA107]阶段性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