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我所召开第十届青年政治学论坛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 
作者:王幸运  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189

2024年9月24日,第十届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政治学论坛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学术月刊》杂志社、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沿学术问题。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树平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致辞。刘杰所长对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本届青年政治学论坛的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命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客观描述,是对中国政治因素的概括与提炼。它们与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中的其他命题共同构筑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大厦,“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内生理论,超越了简单粗暴的二元对比视角,展现了中国全新的国家形态。此外,他介绍了举办青年政治学论坛的发展历程和学术初心,回顾了以往九届政治学论坛对青年学者成长的有益助力,展望了青年政治学论坛的未来发展方向。

论坛第一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束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吕同舟讨论了国家治理实践中的“政治委托”现象,认为政治委托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取得了现实效用,但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治理局限上的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宋清员通过对中国传统治理思想中的法、礼、俗的分析,呈现了三者对传统中国的大一统秩序起到的支撑作用。复旦大学吴洁通过对罕见病患者组织的田野调查,考察了社会力量在政策扩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田野基于社区调查数据,分析了传染病流行时期,社会资本对居民遵从政策行为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侯喆展示了海外学者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题目研究的演变,认为这是观察海外中国研究变化与趋势的一个视角和窗口。

论坛第二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李锦峰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天雨分析了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并以政治安全为例深入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郭中军探讨了“数字民粹主义”,对数字民粹主义进行了深度剖析。上海交通大学陈亮从信息政治学的角度,探讨了民意信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运作过程。石河子大学吕文增以中美贸易争端为例,通过试验方法探究了媒体信息对政治认同的塑造作用。

论坛第三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骆明婷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魏翊以非洲四国为例,研究了民族主义、战争与国家构建之间的相关性。同济大学栗潇远从政治庇护和租金分配的激励动力学视角探讨了非经济因素在后发国家现代化增长中的作用。外交学院吴纪远提出欧洲苏联国家转型后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转型结果,分析了政治精英自主性、市场化速率与这种结果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敏回溯了国家能力的理论起源,梳理了国家能力的定义与发展脉络。

论坛第四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张程主持。东华大学毛光霞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强调治理能力是促进人民民主成长的关键。上海社会科学院张旺通过阐述四种基本关系范畴,探讨了政治人建构与政治共同体建构之间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赵悦含将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置于上下皆“无权”的历史语境中阐释了梁启超民权思想的内容与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魏朝利探讨了“人民”概念义项在近代中国的两次转变。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周蜀秦研究员、《学术月刊》杂志社王胜强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刘学斌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来庆立副研究员对以上四个单元的发言,分别给出了细致的点评,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自2012年以来,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政治学论坛已经顺利举办十届,这一论坛为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青年政治学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政治学学者的成长。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