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第二期“政治思想史卓越讲坛”——康德论永久和平与世界秩序:理论规划及当代意义 
作者:王幸运  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1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在淮海中路总部115会议室举办“政治思想史卓越讲坛·第二期”。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彦教授主讲“康德论永久和平与世界秩序:理论规划及当代意义”。讲座由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曾一璇助理研究员主持。

吴老师认为,成书于1795年的《永久和平论》是康德一生之中出版的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政治哲学作品。正如《共产党宣言》之于马克思,《永久和平论》之于康德是一本“永久和平”、“世界公民主义”思想的宣传册。不同于另一本出版于1798年的《法权学说》致力于细致勾画康德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细节,《永久和平论》更宏观地描摹出了康德整个政治哲学的框架,而《法权学说》是这个总体框架的一个部分。

《永久和平论》由法权条款以及两个补论、两个附录构成。法权条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先决条款,由六个条款构成,其核心内容在于消除敌对性,从而使得国与国之间达至更进一步的法权规定性成为可能。法权条款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1)共和国(2)国际联盟(3)世界公民法这三个问题。补论一讨论康德的历史哲学,补论二则讨论康德有关哲学与政治间关系的看法。附录一讨论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核心既在于批判了马基雅维利式的立场,也在于批判亚里士多德式的立场;附录二则讨论公开性原则。

康德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在于,一方面他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施米特式的政治概念,政治在康德这里被看成是一种应用的法权学说,亦即在法权框架下运用prudentia 的活动;另一方面他的世界秩序概念既不是一个纯然不受自然道德法约束的、由各个国家构成的自然状态,也不是一种世界政府或纯粹的世界公民主义,而是一个容纳了多元国家体系的世界秩序。

讲座结束后,政治所内外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与吴老师积极交流,深入探讨了亚里士多德、霍布斯以及施密特等思想家与康德政治哲学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差别,进一步启发了各位同学的思考。

供稿:王幸运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